OSI参考模型的七个层次
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标准,该标准将通信协议分为七个层次。这七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下面从多个角度分析每个层次的作用和重要性。
1. 物理层:该层次主要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或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其传输到下一层。物理层的硬件包括网卡、各种传输介质和物理连接器。物理层对系统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硬件的质量和项目施工的规范性,都直接影响着通信系统性能的好坏。
2.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上传输的是无结构的比特流,而这一层通过附加数据帧,将传递的数据分片打包成更小的数据包,以传输更加可靠,并在数据中加入差错检验等措施,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物理层提供的有限信道,实现信号的可靠传输。
3. 网络层:该层次主要负责数据的路由选择和寻址功能。也就是说,网络层提供了在网络中的最佳传输路径,并确保每个数据包到达它应该去的地方。网络层的主要协议包括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和各种路由协议。
4. 传输层:传输层提供了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功能。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传输层不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而且还提供了错误检验和反馈机制,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传输层协议包括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5. 会话层:会话层提供了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服务。该层次主要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会话层对于实现应用程序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
6. 表示层:表示层主要负责数据的转化和编码。该层次将应用层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上传输需要的标准格式,也负责将网络传输的数据重新转换成应用层所要求的格式。
7. 应用层:应用层是最接近用户的一层。这一层主要提供了各种网络应用程序,比如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等等。应用层需要与用户交互,提供用户友好的功能界面,并能够通过与下层的协议相结合,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